…引流太难啦,事实上很多人都没法适应论坛的形式
推荐这本书,可以帮大家思考大学该如何过。另外这本书的作者参与创办了《伴行青年》微信公众号,可以邀请各行业的老师帮大学新生思考大学该如何规划。底下这个 up 主的分享也挺值得看的,我本科时不愿上水课,觉得去大学就应该好好接触各种知识,但可能当时如果有更明确的规划,就可以接受水课,留出时间学更有用的东西。
但感觉维持小规模的人数也可以显著提高论坛帖子质量
没错,需要契机和积累
燃烧
一直以来自认为脾气还行,但其实这是假象。不知道有没有骗到别人,自己倒是先被骗了。
一团火焰始终在我的胸口燃烧,从心脏一直蔓延到口腔,直到化作空气中沸腾的话语。而这话语在沸腾过后多半让空气归于凝重,凝重得像埋死人的墓地,冰冷潮湿。
西安冷的要死,也无聊的要死,没有陕北的秦腔高嗓,没有陕南的热辣干椒,只有骤变的天气和不变的文物。都说现在是礼治社会,但是总是有一颗吵架的心,想浸润在武汉话的海洋里,尽情对骂。把自己的每一句话带有温度,让整条街道化成灰烬。想回归原始社会在丛林里飞荡,荡到撞死也好。想穿越到罗马斗兽场看一场斗兽表演,自己上场也无所谓。每天早上顶着寒风来到食堂,早餐永远是那几项。小的和鸡蛋差不多的包子和淡的和水一样的稀饭挑衅我,鼓动我把食堂烧个精光。热干面远在云天苑而且远不及家乡,简直是人神共愤。恨不得亲自上天扯下雷电与太阳将整座大学摧毁殆尽,直至有一家热干面馆开到宿舍门口。
但这些终究是心理活动。日子还是只能这样过,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只能这样过。
血脉里流动的是长江的水,势必带有无比的猛劲。凶到死也没问题,把这个世界开肠破肚也没问题。但还有人际关系要维持,有无数琐事要处理,消耗我的灵魂,让我的火气更大,气得我的头发更卷,卷到扭曲。只能在心里痛骂这个世界,默默地诅咒所有人,最终摆出一套虚伪的笑容,迎合丝毫不敢兴趣的话题,浪费我的颈椎耐久度一次次地点头。笑得老子鱼尾纹都要提前长出来了。
想看的书一本看不成,不想看的书又必须看。想学的课程一节选不到,不想学的课程全都是必修。精通的东西未来用不上,写的题目考完就可以忘光,大学到底在学什么?还是说 4 年大学只是单纯浪费生命罢了,把美好的 19,20,21,22 岁甚至更多时间放在山里,放在这个不是我家乡的地方?图啥呢?我都要被无聊屠杀了。
想长江,想面窝,想没去过的黄鹤楼。想武汉。如果一直在西安呆下去,我的骨子里的长江水会逐渐干涸,最后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干尸,我妈都认不得。或许我之后还会一直迎合下去,但我的火始终在燃烧,或许有一天会突然燃爆也不一定。
我问太阳怎样变得如此崇高,太阳没有回答,但我在心里听到:“燃烧!”
转我高中最后几个月同桌(目前和我同在工大)他在海洋工程系,我在民航学院,这是他写的文章,部分程度也是我的心声
我显然没有他这么热烈的感情,我不完全认为来这里是浪费时间和生命,只是我也还在迷茫当中攀爬者
那他为啥不考武大华科呢,是不想吗…
没报上,西工大志愿在前头,先录了
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提前知道,没法这样讲的
蛤?武大华科不是一般都比西工高几分吗 可能我们那不太一样
那把瓜放前面,归根结底不还是个人的选择,只能说反正来都来了…
我把武大华科放在前头了…
admin 的兴趣最近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,他对宣传不是很感兴趣,实际上我觉得也不需要多次的大规模宣传活动,开放一个稳定的供人了解的渠道更重要
书摘:同房东夫妇打招呼致意。房东是俳句诗人。我租借的房子是“四叠半”,二月里租出后,没来看房,一直闲置至今。房东担心房子的情况以及共同居住的人。其实,不管在哪里,也不管和谁住在一起,都没关系。我对住宿和同居人没有好恶之别,即使面对幽灵或地狱,我也能泰然处之。这就是我平常的觉悟。可以随时离去,随时告别。这就是我唯一的条件。天涯孤客,心怀自由。亦或此乃不欲有家室妻子之所以也。
川端康成的散文《进京日记》
开学初百团大战那会去贴过海报,效果马马虎虎
要是教西教学楼前可以贴就好了
不过我觉得论坛这种东西还是得靠有口皆碑,口口相传的形式,如果论坛里有高质量内容自然可以吸引到用户
川端康成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《雪国》,但也是高中时的记忆了,到了大学不知道为何日本文学看的越来越少,也许是步入半个社会后,成熟的东亚文化会给我带来一种说不清的窒息感,便渐渐远离了
教西贴过,没多久清理海报被撕了